股票证券公司有哪些 乌镇戏剧节十周年,陈向宏最担忧它“变俗气”
每年秋天去乌镇看戏,已经成了戏迷间心照不宣的约定。今年乌镇戏剧节股票证券公司有哪些,一批国际大戏回归,照例是热闹非凡,一票难求。戏剧节主席陈向宏起初有些担心开幕大戏《H-100秒到午夜》有观演门槛,“不是所有人都能看懂”,很快他发现这种担忧是多余的,“剧场里面都是年轻人,素质极高”。
在我国,配资炒股本身并不违法。但由于配资炒股存在较高的风险,监管部门对配资公司进行了严格的监管。
十年间,乌镇戏剧节从一个小镇文化节庆活动,成为一个文化现象,也证明了戏剧这门小众艺术并非城市专属,在小镇也能落地生根。第十届乌镇戏剧节期间,陈向宏接受了包括第一财经在内数家媒体的采访,回忆乌镇从颓败古镇变为小镇典范的二十年。实际上,作为乌镇景区规划者,从1999年投身乌镇保护开发到今天,陈向宏的每次选择几乎都饱受争议。
2003年,陈向宏决定将乌镇打造成度假小镇,很多人嘲笑他:“古镇没有一座山,怎么做度假,谁来度假?”乌镇举办戏剧节的消息公布,他被问到的第一个问题是:“你看过话剧吗?”
在乌镇旅游景区净利润连年实现量级增长,戏剧节影响力不断扩大的时候,质疑的声音逐渐消失,效仿者越来越多。对此,陈向宏很自信:“戏剧节是可以被复制的,但乌镇戏剧节只有一个。”
让戏剧成为一种生活方式
“我是乌镇人,我的妈妈84岁了,还住在这条街上。”陈向宏觉得,与其他的古镇开发者相比,他多的是那一份让乌镇“出人头地”,让更多人了解的冲动。
乌镇水路密布,历史上曾经非常繁荣,鼎盛时期居民有十多万人,陆路兴起后一度衰弱,产业空心化。陈向宏着手古镇保护开发时,认为乌镇除了旅游,缺乏一个与社会联结的内核。他判断,唯有文化能够承担起这个联结。
2001年,陈向宏拎着包一个人跑到中国作协,介绍自己来自茅盾故乡乌镇,希望能把茅盾文学奖搬到乌镇。随后,茅奖第五、六、七届都在乌镇举办。2006年,诗人木心应陈向宏邀请回到故乡乌镇定居,直到辞世。
陈向宏发现,仅有这些还不够。“绝大多数文化小镇还停留在过去的辉煌上,总是说这个地方,皇帝来过几次,出了多少举人、名人,很难引起当下人的共鸣。最重要的还是要打动年轻人。”
彼时,与乌镇颇有渊源的黄磊邀请陈向宏去上海看他主演的《暗恋桃花源》。剧院里的情景颠覆了陈向宏的想象:“我一看就吓一跳,前前后后都是年轻人,看得如痴如狂。”当时,他还有一个选择,股东IDG提议在乌镇复制印象系列,打造“印象乌镇”,在整条河两侧布置灯光,日落后所有人在岸边看演出。“我一开始很兴奋,回去以后想想,搞得这么隆重,印象有了,乌镇没了。”
决定办戏剧节之后,陈向宏在爱丁堡、阿维尼翁等全世界最知名的戏剧节兜了一圈。在阿维尼翁,陈向宏碰到了一对老年夫妻,得知他们正是在戏剧节上相识、相恋,组成家庭,并且60多年来没有一次缺席,令陈向宏很感动,也意识到戏剧节作为一种生活方式,可以融入普通人的生活。
乌镇戏剧节经历了三年筹备期,耗费三亿多元建造了乌镇大剧院,还改造了七个剧场。陈向宏想的是,要做就做世界一流的,“不能把自己定位成自嗨模式”,按照国际惯例选择戏剧品类。第一届乌镇戏剧节,花了很多钱做推广,几乎是一夜之间,北京、上海的写字楼电梯、高档小区指示牌上出现了乌镇戏剧节的广告。第一届的成功,令陈向宏和其他发起人信心倍增。此后每年,乌镇戏剧节的举办成了一桩众人热议的文化事件。
文化不是工具,要有敬畏心
如今,乡村、小镇、小城与文化融合成为一种潮流,地方政府、地产商都意识到文化这块招牌的吸引力。不过,并非每一次“文旅”都能顺利“融合”,有时甚至会适得其反。
陈向宏向第一财经表示,做文化特别重要的一点是“坚持长期主义”。很多时候,文化与环境不相容的原因是主办方急功近利。“作为一个企业,我们回避不了市场,但要把它做得有高级感。这种高级感不是说非要请大牌,而是在邀请艺术家、接待造访剧团,策划开放单元、工作坊、剧场运营、对待商业赞助等细节上对标国际一流戏剧节。”在他看来,做文化要有一点虔诚和敬畏的心态,尽量保持纯粹,而不是把它当成工具使用。
陈向宏将乌镇戏剧节迄今的成功归因为“艺术家办节”。由他和赖声川、孟京辉、黄磊组成的发起人团队,彼此相互鼓励,平等交流。十年间,乌镇戏剧节在戏剧展演的同时,设立了嘉年华、小镇对话、工作坊、子夜朗读会、戏剧集市等丰富单元,拓展观剧的形式。今年增设的戏剧空间,每天在北栅丝厂上演沉浸式戏剧,还有明星惊喜亮相,观众可与演员近距离互动,成了戏剧节热门项目,每每演出前,剧场外都大排长龙。
乌镇戏剧节走过十年,陈向宏觉得自己变成了一个可有可无的角色。“孟京辉比我早进入角色,他很早就来,每个剧场都看过,每个国际剧团来他都操心,细到几个公务舱、几个经济舱都要管理。戏剧节之前都要开动员会,今年由黄磊主持。他们都把戏剧节当成自己的事情,而不是某个商务演出活动。”
在陈向宏看来,戏剧节是一个平台,吸引了一群艺术家,又凝聚了一批艺术家,他们把戏剧节当成一件神圣的事情,寄托着自己的理想,一年一年地垒墙。如今,在中国戏剧舞台上活跃着的年轻导演,很多正是从乌镇戏剧节青年竞演单元崭露头角的。
青年导演肖竞两度带着作品来到乌镇。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,她谈到,乌镇戏剧节创作空间比较大,艺术总监孟京辉在和导演定剧目的时候,不会规定哪些不能做,“他就会问你想做什么,觉得可以,那就做。”另一方面,乌镇的技术团队非常专业,可以说是国内比较顶尖的技术团队,“所有的装台工人,所有的技术老师,灯光、舞美都非常专业,这些对我们来说特别重要。”与此同时,乌镇戏剧节的观演氛围很好,观众认真,参与度也很高。她的作品《罗曼蒂克偶尔到来》需要现场观众参与,这次在乌镇首演时,他们非常踊跃,演出也取得了超出预期的效果。
为十年后的乌镇构筑竞争壁垒
在第十届乌镇戏剧节新闻发布会上,陈向宏说,他从来没有把戏剧节和商业捆绑在一起。在这次采访中,他也一直强调,乌镇戏剧节是纯粹的,初心是保持艺术的本真。“戏剧就是戏剧,旅游就是旅游,并不是乌镇旅游驱动乌镇戏剧节,办戏剧节的初衷,是让小镇得到真正的复兴。”
不可否认的是,乌镇景区规范的管理体系和服务能力,是创造这个戏剧乌托邦的前提。乌镇戏剧节的品牌效应,吸引了向往文化,憧憬戏剧的造访者,游客结构也因此发生改变。乌镇戏剧节期间,民宿老板告诉陈向宏,这几天卖得最好的就是咖啡,超过全年任何时候。陈向宏透露,在乌镇选择度假休闲的客人大多是年轻人:“乌镇最好的酒店都是年轻人在消费。”
2023年上半年,乌镇景区实现营业收入8.40亿元,同比增长258.87%,实现净利润1.90亿元。今年中秋国庆双节期间,乌镇景区接待游客超过41万人次,较去年同期增长254.71%;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43.83%,较2019年同期增长8.46%。
对于游客的期待,陈向宏告诉第一财经:“我们要的是散客,不是旅行社过来,乌泱泱看一遍就走了。我们要的是青年人,要的是他们真正热爱,来了一次还会继续再来。那么这个地方的文化、精神上的饱满作为核心吸引力,它就会变得非常重要。”
对乌镇戏剧节的未来,陈向宏最大的担忧是“变俗气”:“乌镇的气质很重要,未来做什么,不做什么变得比以前更重要。但最重要的还是干好下一届。”乌镇戏剧节下一步的挑战是和戏剧艺术发生更多关联,孵化培养更多的青年戏剧人才,而不只是10天左右的节庆活动。陈向宏觉得,从世界范围来看,舞台艺术、戏剧艺术的潮流正在发生改变,乌镇戏剧节作为一个平台,应当及时反映世界戏剧的最新潮流,同时也让世界看见优秀的中国戏剧作品。
陈向宏说:“再美的山看多了,也就是这么一回事,文化给你带来的享受是不一样的。”如今,很多来乌镇的游客第一站就是造访木心美术馆。乌镇做戏剧节、办当代艺术展,未来还会筹划诗歌节、文学周,源源不断的文化内容将会注入此地,这是为十年后、二十年后建造竞争壁垒:“再过十年,江南古镇多的是,但只有乌镇拥有一个二十年历史的戏剧节,还有各类文化活动逐渐积累下的生态系统,我相信它是不一样的。”
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,请点击这里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,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。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,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,包括转载、摘编、复制或建立镜像。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。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:021-22002972或021-22002335;banquan@yicai.com。 文章作者葛怡婷
文旅产业与城市更新 相关阅读 1.23亿人次!春运启动以来 文旅景点迎来显著客流增长1.23亿人次!春运启动以来 文旅景点迎来显著客流增长
02-13 09:55 当网红村迎来滇池风土艺术季,如何推动地方可持续发展?滇池边拥有千年历史的海晏村,因为一则落日的视频成为网红。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者看来,传统村落快速变化,结局可能并不美好。
文旅产业与城市更新 02-07 11:41 上海邬达克纪念馆关闭,他设计了国际饭店和武康大楼邬达克纪念馆的突然关闭,引起上海市民和建筑爱好者的广泛关注。
文旅产业与城市更新 02-06 17:01 旅游“出圈”点燃业绩 上市公司跑出复苏加速度|行业风口01-29 16:08 如何让人敢于“创造性执行”? 01-27 13:18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